EY安永是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組織,也可指其中一個或多個成員機構,各成員機構都是獨立的法人個體。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是英國一家擔保有限公司,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
概要
安永《2024年全球誠信調查報告》蒐集 來自53個經濟市場共計5,464名員工和董事會成員的意見,近一半(49%)全球受訪者認為該企業的誠信標準遵守情況在過去兩年有所改善。這比安永《2022年全球誠信調查報告》的結果增加 7 個百分點。然而,五分之一(21%)的受訪者承認,他們的企業在過去兩年中發生過重大誠信事件,例如重大舞弊、資料隱私和安全漏洞或違反監理規範等行為,其中超過三分之二(68%)表示該事件涉及第三方,且遵守誠信標準的不利因素仍存在:
《2024年全球誠信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法務長和法遵長(Chief Compliance Officers,CCO)的角色和職責正在擴大中。為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與時俱進,法務長和法遵長需具備的要求和技能愈來愈多,這也增加了他們的壓力。
第一章
臺灣地區受訪者為50人,本章我們著重對臺灣地區的相關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整體看來,46%臺灣受訪者認為,在過去兩年中,其所在的企業或組織的誠信標準有所提升,這一比率與全球的調查結果(49%)相近;約50%臺灣受訪者認為,其所在的企業或組織的誠信標準與前期大致相同,這一比率與已開發國家的調查結果(50%)相同。但與上一期調查報告相較,臺灣受訪者認為其所在的企業或組織的誠信標準有所提升的比率減少4%、而誠信標準變差的比率增加4%,顯示近兩年,臺灣企業的誠信標準存在改善空間。
在誠信標準改善的驅動因素中,臺灣受訪者認為1)管理階層更多的指導(65%)、2)客戶的要求(52%)、3)來自員工的壓力(48%)、4)公眾的聲音(43%)、5)更加嚴格的法規條例以及來自監管機構和執法機關的壓力(35%)以及6)股東的需求(26%)為主要驅動因素。與全球受訪者調查結果相較,最多受訪者(61%)認為「管理階層更多的指導」為驅動誠信標準改善的因素,與臺灣調查結果相近。然而,48%全球受訪者認為「更加嚴格的法規條例以及來自監管機構和執法機關的壓力」是驅動誠信標準改善的第二大因素,這一點與臺灣受訪者的回饋差異較大。
與此同時,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持續提升誠信標準仍面臨壓力,64%臺灣受訪者(全球50%)認為在總體經濟狀況、地緣政治威脅等困難的市場條件下,維持誠信標準遇到了更多挑戰。但更多的臺灣受訪者反應,1)在公司內部,員工可以報告工作中的錯誤行為,而不必擔心自己會受到負面影響(72%),2)同時員工對管理階層行為標準的期待在過去兩年間有非常明顯的提升(72%),3)社會大眾也對企業的行為標準有著更多的期待(70%),因此,我們認為管理階層仍然需要在嚴峻的外部環境挑戰下堅持誠信經營、持續改進誠信法遵相關工作,以因應來自內部和外部更多的期待和要求。
儘管在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理環境,70%臺灣受訪者表示其公司在過去兩年未發生重大舞弊或監管違規事件,24%受訪者則表示他們的公司在過去兩年,曾經歷重大舞弊或監管違規事件,略高於全球21%的重大舞弊或監管違規事件發生比率。
企業內部針對誠信與合規管理措施的持續性運作是影響舞弊或監管違規事件發生與否的因素之一。經進一步分析,調查報告顯示臺灣企業或組織內部,部分誠信合規的相關措施相對全球完善,例如:將合規性納入員工薪酬結構的企業占44%(全球28%),針對展現誠信之行為提供誘因的企業占40%(全球31%)以及不當行為舉報後之內部調查及改善流程的企業占40%(全球37%);但臺灣亦有部分誠信合規的相關措施,相較全球仍待更進一步落實,例如:針對員工不當行為建立相關懲處措施的企業占34%(全球40%),針對道德與誠信主題進行培訓的企業占32%(全球43%)以及建立資訊安全與管理相關政策的企業占20%(全球37%)。
此外,員工對於外部及內部誠信準則的遵守,亦是防止舞弊或監管違規事件發生的因素之一。90%臺灣受訪者表示其所處企業或組織中的同事,在日常的工作中均會遵守相關的法律規範及企業內部的員工行為準則(全球90%)。工作上依誠信行事的同事與管理階層比率為84%與82%,比率略低於全球的90%與88%。相較全球調查結果,臺灣對組織內人員能否依誠信行事之信心仍有提升空間。
對於曾發生重大舞弊或監管違規的企業或組織,相關事件主要涉及的領域中,臺灣占比高於全球的類型包含詐欺與竊盜(33%,全球27%)、違反制裁(25%,全球13%)、利益衝突(25%,全球18%)、ESG相關標準(25%,全球14%)、公平交易與競爭( 25%,全球12%)及其他員工不當行為(25%,全球20%);金融犯罪與洗錢(17%,全球16%)占比則與全球相當;而占比較全球低的類型則包含貪腐與賄賂(8%,全球20%)、資料隱私與安全(8%,全球21%)、內線交易(8%,全球13%)、人權與勞動法規(8%,全球16%)、國際貿易與進出口(0%,全球12%)及財務報告與揭露(0%,全球13%)。有鑒於在最具道德的企業中亦可能出現不當行為,且重大舞弊或監管違規事件隨之而來的代價高昂,企業應定期評估其舞弊或監管違規事件的性質,確立事件的主要議題、根本原因及教訓,並與風險評估相輔相成,以助識別企業內更廣泛的系統性問題。
「說與做」之間的差距是我們在安永《2022年全球誠信調查報告》中提出的一個問題,最新調查顯示,在縮小領導者對於企業誠信的言論與他們的行為或員工的行為之間的差距方面,幾乎沒有什麽變化,這在董事會層面尤其令人擔憂,高階主管似乎更有可能做出不良行為,並且容忍那些資深或表現出色員工的潛在違規行為。
由上而下、「只說不做」的心態不僅會侵蝕(或消除)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任,還會使組織的聲譽和底線面臨風險。對於近兩年感受到所在企業的檢舉文化有哪些改變?調查結果顯示,臺灣受訪者認為前三大改變為,員工舉報變得更容易(54%,全球33%),舉報平臺允許匿名且使用上更具彈性(36%,全球30%),舉報者受到更多保護以避免被報復(30%,全球24%)。但臺灣受訪者仍表示在舉報時面臨的壓力仍居高不下(68%,全球54%),這個比率與2022年的調查結果相當(67%);造成舉報壓力的三大主因,依序為顧慮未來職涯發展(57%,全球35%)、擔心個人安全(38%,全球30%)以及對同事的忠誠(33%,全球25%)。
根據受訪者的回饋 ,在決定是否進行舉報時,還會擔憂由於舉報而對自身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如:在公司內部未來職涯發展、個人的人身安全、舉報不會起到實際作用等。這一擔憂也提醒管理階層,未來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為發現不當行為的員工創造一種安全的「發聲」文化氛圍。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我們建議企業可透過如下措施建立對舉報文化的信任:
企業需創建一個環境,為不當行為零容忍的文化定下基調,讓員工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可以暢所欲言、無懼報復,並相信他們的擔憂不僅會被聽見,而且會被落實。因信任和誠信是建構企業組織聲譽和信心的支柱,忽視信任和誠信的價值可能使企業組織曝露於更高的風險之中。
第二章
企業通常採用四種方法之一來建立誠信文化。
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我們對公司常見誠信法遵管理政策進行深入分析,並總結管理階層對誠信法遵管理重要性的談論頻率,一般而言,企業對誠信法遵管理採取以下四種不同的方法:
由比對圖可知,雖然約三分之一(32%)的公司在兩年前採取「誠信至上」的管理方法,但根據今年的調查結果,這一比率已降至不到四分之一(22%)。同時,考慮到採用「制度為先」的企業增加(由2022年調查的17%增加到本次調查的23%),且採用「僅注重宣導」和「未採取誠信管理」的企業比率幾乎沒有變化,我們認為之前以「誠信至上」的企業,在這兩年的法遵管理工作中,已制定了較為完善的企業制度和相關流程,且員工能夠在完善的法遵管理制度和流程中有效履行其職責,管理階層未再需要像以前那樣頻繁地強調誠信的重要性。
由「誠信至上」轉變為「制度為先」管理方法的企業,在更動盪的總體經濟環境中,其態度已轉變為讓誠信管理退居次要地位。然而,根據我們的判斷,在總體經濟環境困難時期,「誠信至上」依舊非常關鍵,我們認為這是最佳管理方式,因為其中管理階層對於誠信的宣導,是每個企業在無論任何時期,都應該做到的一個基本要求。
關於如何做到「誠信至上」,我們認為企業可有以下四點做法:
延伸觀點
人工智慧(AI)的運用正對很多公司的經營管理帶來很大影響,同時也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未來的工作模式。
調查報告指出,各個公司正開始將AI融入其日常業務營運中。超過四分之一(2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業務營運過程中已使用AI相關工具,另有約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正計畫在未來兩年內開始使用AI工具。
從職能部門角度分析,IT部門是AI相關工具運用最多的部門,約占42%。法遵部門(31%)和財務部門(33%)也正在大量嘗試AI工具。然而,內部稽核(23%)及法務部門(14%)目前運用相關AI工具的比率較少,但多數受訪者均計畫在未來兩年逐步開始運用AI工具。內部稽核和法務部門對AI工具運用率相對較低也顯示公司風險管理的第二和第三道防線,對於AI工具的使用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差距。同樣,我們在前些年的調查中也曾發現,大數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在法務和內部稽核部門的運用情況亦相對較低,存在持續提升科技工具應用的空間。
此外,法務、法遵和內部稽核部門也應該在建議哪些部門需使用AI工具及如何使用AI工具方面,發揮更大的指導作用。同時,這些部門也應作為公司中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成員,評估AI工具在應用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問題,如:AI工具是否能達到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勝任能力、AI工具的管理階層及開發者在開發及使用過程中的工作準則及AI工具可能涉及的相關法律道德問題。
法務及法遵部門的主管們非常希望看到AI工具在其部門內不同工作情境的應用,但同時,他們也擔心面臨相應的挑戰。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法務及法遵部門的受訪者提到持續改進、持續監督及風險評估是最適合運用AI工具的日常工作情境。他們提到AI對法遵工作的幫助主要在於可以集中進行資料蒐集並對關聯資料進行風險分析(40%)、進行主動的風險監控(37%)以及風險評等(34%)等風險評估與管理活動。
我們在法務及法遵部門內,也看到許多成功應用AI工具的案例。例如,AI工具可以幫助快速彙整並整理大量資訊、草擬合約、執行某些電子認證程序,大幅提高執行日常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AI工具還可以輔助法遵管理階層加強決策能力。一些AI工具在法務及法遵部門的應用情境如下:
然而,法務及法遵部門的管理階層也擔心使用AI會帶來諸多的潛在挑戰。前兩大挑戰包括:相關AI工具模型訓練所需要的資料存在瑕疵,以及公司內部缺乏相應的專業人員進行AI工具的模型開發與訓練。鑒於該兩大挑戰的存在,在公司內根據相應的內部指南使用AI工具,並在過程中遵守相關法規或法律,持續滿足監管要求,會存在一定的挑戰。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新興市場在AI工具使用方面處於領先位置。無論公司對AI工具正處於規劃階段亦或是已在積極使用AI工具,大約有40%新興市場中法遵管理的管理階層已經部署AI工具應用相關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新興市場對AI工具的理解以及運用,相較已開發市場更加廣泛。此外,51%新興市場高階主管表示,他們已經接受其所在公司內關於AI工具使用及因應風險的培訓或指導,而已開發市場的高階主管對這一問題的回饋比率為35%。中東、印度和北非(60%)、東亞(59%)和南美洲(54%)的回饋比率明顯高於西歐(35%)和北美(32%)和大洋洲(28%)。
在臺灣地區,我們亦可以在調查結果中看到類似趨勢。38%的臺灣地區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的企業或組織目前雖未使用AI工具,但已計畫在未來兩年內使用AI工具,32%的臺灣地區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的企業或組織已積極使用AI工具。這些調查結果均高於全球的相關比率(25%,29%)。
針對企業或組織內已使用AI工具的具體相關工作,臺灣地區的相關比率亦高於已開發市場、新興市場及全球的相關比率。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我們建議法務及法遵部門的管理階層可在如下方向進行AI工具應用相關的工作:
在動盪的總體經濟及地緣政治影響之下,現今企業所處的商業環境愈發複雜且充斥不確定性,持續地對企業誠信構成考驗。企業透過由上而下地落實誠信規範,建構有效且深入營運環節的誠信管理架構,並經由內部訓練與溝通強化整體誠信認知,以人為本地建構發展誠信文化的信任基石,方能將全球誠信標準逐步提升的正向趨勢,進一步落實於企業內部的誠信文化與合規環境中,使企業在逆境與動盪的大環境下,亦能不受以道德為代價的短期利益所誘惑。
相關內容
在企業調查中,數位證據對釐清案情的重要性,往往不亞於帳冊與金流,因此合法及有效的透過數位鑑識技術來分辨、保存及分析數位證據,對企業調查的成功與否相當重要。
在經濟衰退與後疫情的時代裡,舞弊風險不降反升,現在正是公司提升整體舞弊防範意識與防弊機制效能的緊要關頭,善用更積極與有效的防範機制,方能讓企業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