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創作的永續農場概念圖。

永續等於創新:淨零挑戰下的價值管理趨勢

作為安永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專業工作者,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協助客戶回答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企業應該如何永續發展、持續成功?

從商業模式與環境創新為例,循環經濟將能透過減少原物料使用以降低碳排放,再經由物料循環,保留產品及材料價值,實現資源永續效益。根據The 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2報告,實踐循環經濟,全球將可減少相當於22.8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具有減少28%的原物料使用量、39%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力。

從社會創新為例,未積極處理人權面向之永續發展議題,可能嚴重衝擊企業的營運與形象。2021年UNGP進行盤點,認為全球人權保護有重大進展,但亦仍有許多努力空間。面臨全球環境、氣候、疫情、民粹主義、貪腐、地方衝突等危機,企業與政府皆需各司其職,共同落實人權保護。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更於2021年發布改版後的通用準則,特別強調人權風險、人權盡職調查等議題,應於公司永續報告書中揭露。

從治理與供應鏈創新為例,永續供應鏈即是一種兼顧環境、社會、經濟與鼓勵良好治理行為的方式,管理產品與服務的完整生命週期,包含:供應鏈碳排放、水資源、承攬商人權、全面有害物質自主管理等。永續供應鏈評比機構EcoVadis與史丹佛商學研究所2021共同發布的《永續採購晴雨量表報告2021》指出,環境、勞工及人權議題對企業採購策略具有重大影響力,代表69%的企業表示會將供應商的永續績效表現列入考量,並且認為有助於強化韌性並能協助公司發展具創新及永續精神的產品與服務,從而實現品牌差異化,提升營收表現。
企業更可以以協同創新的方式實踐永續。從數位科技(Digital Technology)、目的(Purpose)與影響力(Impact)為例,臺灣某IC設計的領導公司結合核心能力,推動科技教育及科技創新應用,將賦能創新以整合城市政府、學校單位資源的方式落實及實踐,並且協助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建立科技程式教育師資庫。

綜上分析,ESG國際資訊揭露規範對於企業的影響及重要性,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Total Value定義

用以協助管理營運活動所創造的整體價值,包含財務、製造、智慧、人力、社會及自然六大資本面向,以協助企業制定整合策略,進行商業決策。

  • 國際公民與影響力
    國際公民與影響力則是企業自願性道德規範的展現,外部性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影響: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影響力評價、整合性損益(IP&L)、自然資本議定書(Natural Capital Protocol)
  • ESG資訊揭露規範
    廣泛的資本市場與金融標準,涉及投資人關係、主管機關法令遵循及權益與融資:
    • GRI、國際道瓊永續指數(DJSI)、CDP、MSCI、Sustainalytics、FTSE等單位的ESG評比
    •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的ISSB準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永續會計準則(SASB)
    • 歐盟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SRD)、歐盟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Regulation)
  • 經濟與市場
    與企業短期財務報表績效直接有關的ESG議題:
    • 通常關乎於國際供應鏈與品牌客戶的倡議與商業ESG評核標準
    • 足以影響企業的營業活動與財務績效

經濟與市場的ESG資訊,通常關乎於國際供應鏈與品牌客戶的倡議與商業ESG評核標準,足以影響企業的營業活動與財務績效,如:負責任商業聯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簡稱RBA)、EcoVadis 評鑑平臺(Supplier Sustainability Rating)、人權、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 CoC)、永續物質管理等,或也能反映出企業策略是否能夠響應或是符合此一外部變化的趨勢。若是未能跟上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亦等同於暴露於訂單風險、ESG風險之中。

國際ESG資訊揭露規範,則是源自於廣泛的資本市場與金融標準,涉及投資人關係、主管機關法令遵循及權益與融資,如:GRI準則、國際道瓊永續指數(DJSI)、CDP(舊稱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或碳揭露專案問卷),又或是MSCI、Sustainalytics、FTSE等單位的ESG評比,亦或是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永續會計準則(SASB)。

國際公民與影響力則是企業自願性道德規範的展現,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世界經濟論壇(WEF)影響力評價、整合性損益(Integrated Profit & Loss, IP&L)、自然資本議定書(Natural Capital Protocol)等規範。企業不只從永續各項議題中善盡責任,將須以更具有企圖心(Ambitious)的方式積極發揮其影響力,創造合於當前社會需求、更廣泛的環境及社會效益。

永續與ESG議題所代表的無非就是廣泛的利害關係人觀點,而在現有商業模式之中,若能得以兼具和地球共存、社會共融,即代表企業的創新實踐。永續創新實踐可能源自於模仿最佳實務案例,從中學習最新的行業標準,但僅僅跟隨領導者的標準,企業所能獲得的商業利益可能有限,不過卻能確保有實質的進展,或至少著眼於管理同業之間的競爭風險。永續創新更可能源自於獨特的商業模式,獨特的商業模式創新有可能獲得巨大的影響力與對於廣泛的利害關係人的共享價值,但是獨特的商業模式通常需要資源整合、流程創新、新的市場推廣或是突破現有法令的巢臼。儘管如此,企業實際上所面臨經營風險,從來就不是零。

結語

如果企業在高度不確定性的高風險時代,必須依賴創新才能獲得生存與永續發展的機會,不妨將永續與ESG議題視為創造價值和競爭力的機會。若企業需要依靠創新才能獲得成功,推動永續工作本身就是一種與廣泛利害關係人共同創造長期價值的創新旅程。

永續即等於創新!
(本文已刊登於ESG遠見)


相關內容

邁向淨零排放,不只要碳盤查更要數位碳管理

執行碳盤查及擬定具體的減碳策略,首先需要進行內部資料蒐集,然蒐集過程繁瑣,費時耗成本,故各種數位碳管理產品應運而生。

    關於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