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創作圖像:俯瞰電動車駛進太陽能充電站。

自願性碳市場發展 — 購買碳權應留意外加性與資訊透明度

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近年全球主要已開發國家預計將強化碳定價相關法規規範。

在上一期《安永永續新知6月號》中曾提及,碳定價機制區分為碳稅(費)與碳交易兩種,其中碳交易又可分為「強制性」與「自願性」市場。相比強制性市場,自願性市場的碳權(Carbon credit)具備更大的交易自由度,使企業更願意投入低碳技術投資。

根據世界銀行《2023年碳定價的現狀和趨勢》報告中統計,2022年全球自願性市場碳權核發量雖相較2021年下降,但預計未來仍有越來越多政府考慮建立碳權交易機制並持續擴大自願性市場的涵蓋範圍。而世界銀行指出,為因應未來碳權交易機制擴展,提高碳權資訊透明度以及避免「漂綠」嫌疑將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另外,為了建立嚴謹基於科學方法且具可驗證的全球碳權審核框架,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於2023年3月首度發布「核心碳原則(Core Carbon Principles, CCPs)」,內含10項評估標準,其10項中又包括:進行獨立第三方驗證、外加性、不可重複計算減量效益、說明對永續發展和淨零轉型的效益與貢獻等要求。

安永建議,因應碳權交易機制的發展,企業若要購買碳權,應審慎評估碳權來源與核發單位可信度,同時優先落實減排目標,以能源效率提升及能源轉型為主要減排策略,再將購買碳權視為最後手段。

    下載《安永永續新知7月號》

    結語

    欲進一步了解更多關於碳定價最新趨勢,請聯繫安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服務/ESG諮詢服務團隊。


    相關內容

    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公布環境目標授權法,並擴大納入產業

    歐盟於2023年六月公布後續四項環境目標的細項指引,四項環境目標包含「水及海洋資源的永續性及保育」、「循環經濟轉型」、「污染預防與控制」,以及「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復原」。

    邁向淨零的最後一哩路 — 森林碳權機制與趨勢介紹

    農委會指出未來將建立臺灣自然棲地的碳匯量測模式,結合與企業協作之國有林媒合專案,長期深化我國森林碳匯的負碳能力。

    OECD《多國籍企業指導綱領》強化責任商業行為規範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多國籍企業指導綱領》更新責任商業行為相關內文,建議企業強化責任商業行為。

      關於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