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 taking photo with smartphone in busy downtown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区内科技进步是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


  • 深圳在创新及科技的前沿实力,结合香港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优势,大湾区将能够在企业研发、人才规模,及科技生态系统等方面开辟新局面。
  • 依托区内城市在科技创新、金融、航运和贸易、先进制造业和酒店等方面的不同发展优势,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将在区内打造一个集合创新思想、资源和人才的供应链。
  • 安永团队正在大湾区推出新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加强区内城市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在世界其他地区引发连锁反应。

港澳大湾区(大湾区)被中央政府定为全国创新科技发展的桥头堡。为了密切关注发展情况,广东省统计局受委任对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的科技行业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¹。

大湾区经济增长稳健

广东省统计局采用定量方法对区内的创新及科技发展进行了评估。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方法,基于六个研发领域创建了大湾区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企业研发人员情况、企业研发投入情况、企业研发产出情况、企业研发机构情况、企业技术改造情况和企业创新环境等六个维度。不出所料,指数显示,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增长近两倍,这表明创新取得了显著突破。

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展示出坚定的承诺

指数显示,大湾区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企业研发机构迅速增加,企业研发产出,包括专利和新产品的研发产出均增长两倍以上。确实,广东(主要是大湾区城市)在国际专利合作条约 (PCT) 专利申请方面居全国首位,2019年达到2.47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40%以上²。与此同时,在拥有研发设施的中国企业中,约20.5%位于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而2018年这一比例为13.2%。

这表明企业的投入参与与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启动以来的优惠政策³,以及在专利申请和所有权方面的积极的国家和地区目标相契合⁴。例如,在政府鼓励专利申请的背景下,区内互联网公司正积极地通过企业风险资本进行投资。此外,政府还推出了风险投资 (VC) 融资促进政策,如地方政府基金为私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联合融资⁵。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深圳表现抢眼⁶。

人才供给等软环境滞后

同时,研究还显示,大湾区创新及科技发展的软环境仍然相对滞后。虽然企业研发人员情况、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和企业创新环境指数均有所增长,但与上述显著成就相比,增速较缓。这可能意味着,在研发人才获得、研发资金在工业增加值 (VAI) 中的份额以及研发资金在地方政府财政中的份额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滞后的原因是企业承诺的增长过于强劲,而并非这些领域未取得进展。就地方政府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支出份额而言,大湾区领跑全国,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4个来自大湾区。在过去五年中,大湾区财政科技支出增长了三倍,从2014年的约2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8年的近9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也从2014年的5.7%增至2018年的7.2%。

然而,不同的趋势的确暴露出在达成容易实现的目标之后所面临的创新制度化挑战。这个过程以科技企业的进步为基础,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基石⁷。这需要通过在适当领域发展新人才和资深人才网络,逐步创建一个生态系统。网络内的人才应被鼓励积极寻求相互合作的机会。日子有功,人才网络中累积的想法会形成内生力量,进而吸引更多的技术、劳动力和资本资源。

大湾区三个城市在创新领域处领先地位

深圳和珠海在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创新发展指数最高;其次是东莞,从2013年排名倒数的三个城市之一,跃升为领先城市之一,进步最为显著。深圳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的得分名列前茅,这反映出深圳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此外,深圳还拥有强大的研发人力资源和优越的创新环境,这与其作为中国科技中心以及大湾区创新领域明显领先的形象相契合。

珠海也是“科技成熟”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强大的研发人员和优越的创新环境,但深圳的重点是电子和通信设备,而珠海则更专注于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珠海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区内处于领先地位,官方的目标是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800 – 1,0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东莞在创新及科技发展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其2018年在企业研发产出方面的得分几乎与深圳持平。这一进程始于2012年,当时政府发起了一系列举措,对工业部门作为加工贸易中心的传统角色进行升级。这些举措包括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研讨会和展览,以支持该市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⁸。

然而,研究发现,在大湾区的九个内地城市中,工业发展差异实际上在2013年至2018年之间扩大,其中深圳明显处于领先地位。总体而言,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5.8%,只有深圳达到50%的官方目标,特别是广州和佛山的传统制造业中心已经被标记为需要在创新及科技发展方面需要更多的改进。

香港和澳门发挥协作作用

作为高度专业化的经济体,香港和澳门几乎没有科技相关产业,因此未被纳入研究范围,但研究显示,香港经济的相对优势可以与区内其余城市的科技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在科技软环境方面开展协作。

根据上海市信息中心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2020年香港整体创新能力排名第15位,深圳第27位,广州第46位。鉴于香港缺乏工业产业,因而排名主要基于香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比较优势,包括学术刊物的引用次数、大学的国际排名、科学研究的认可度,以及科研机构的质量。来自香港的大学人才可以满足大湾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科技企业亦可进入香港金融市场,以进一步扩大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具体来说,2020年5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⁹指出,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企业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赴港澳融资、上市;允许港澳机构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QFLP) 参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基金)。

四管齐下,构建有益创新生态系统

这有赖于政府、民营部门、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均付出努力取得进展。

1.       政府

为此,需要政府、企业家、金融业和技术人才的积极参与。就政府而言,不仅要对专利申请进行补贴,对拥有研发设施的企业进行奖励,还应通过财政预算为更多的研发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对正常的思想交流消除不必要的阻碍,通过减税和监管改革支持企业。此外,新基建投资是重中之重,因其能够促进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技术发展。

2.       民营部门

民营部门将受益于技术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从更全面的数据网络覆盖到对孵化器和加速器项目的支持。2019年8月¹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深圳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创新建设,探索推广协同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同时,大湾区内的土地利用政策有望得到更好的统筹协调,使科技企业获得更低价的土地资源¹¹。

此外,国内各行业将对外国投资者和竞争对手更加开放。《外商投资法》于2020年1月1日生效,加强对外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不得要求强制转让技术¹²。事实上,2019年1月至11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达27.6%,并且外资还将继续在中国科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¹³。

3.       资本市场

研究建议,建立一个基于财务交易和研发产出的“技术评价体系”,以评估新技术企业的信誉度。技术评价体系的结果可以增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的透明度¹⁴。

事实上,5月份,财政部已经将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列入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目标之一¹⁵。因此,这项由政府主导的举措将加速创建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评估工具,同时还将开发保险产品。最终,这将有助于降低科技企业的资金成本,政府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科技产业发展,深化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在科技领域的参与度。

4.       劳动力

可以说,无论是从研发人员在劳动力中的比重,还是从高校毕业生的集中度来看,大湾区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最大瓶颈都是人才短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即深圳缺乏科技实力雄厚的顶尖研究型高校¹⁶。然而,正如上面所讨论的,在这一领域,香港可以与深圳协作培养人才。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显著的改善。在2019年11月公布的十六项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专业界别到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¹⁷,放宽了对香港永久性居民及在内地工作的外国人的限制,为其往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提供便利。此外,其他各个市政府也发布了相关计划,在所得税、住房和交通等方面为海外人才提供补贴。通过这些措施,大湾区旨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才。


结语

为了支持创新及科技的长期发展,我们认为政府可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强调消除对市场动态变化的障碍,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建立透明和可用的市场融资模式,扩充合适的人才储备。

相关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将如何发展成为科技创新中心

政府政策、融资渠道和人才供应是将粤港澳大湾区转变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

您是否准备好迎接最新的理财通计划?

理财通计划的战略意义在于进一步发展大湾区内理财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