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鐘 2023年7月1日
邁向淨零的最後一哩路 — 森林碳權機制與趨勢介紹

邁向淨零的最後一哩路 — 森林碳權機制與趨勢介紹

作者 曾 于哲 Roger Tseng

安永台灣 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 負責人 暨 審計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企業永續策略專家,並具有豐富的公司治理、氣候風險評估、環境績效、社區投資、永續報導與永續指數的服務經驗。擔任安永在外部永續相關協會的代表。

2 分鐘 2023年7月1日

顯示相關資源

  • 安永永續新知 - 2023年6月號

    下載 677 KB

為實踐《巴黎協定》將全球溫升幅度控制在1.5°C內,多數國家已提出2050年達淨零排放的目標,企業也面臨氣候法規日趨嚴格與國際供應鏈低碳轉型的挑戰。

因應淨零轉型趨勢,企業於短中期可透過節能改善與擴大再生能源使用逐步減排,在長期應經由負碳技術抵銷企業剩餘無法避免的碳排放,才能符合國際間淨零倡議(例如SBTi)所定義的淨零目標。

為協助企業達成淨零,多數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負碳技術仍處開發中或小規模試驗階段,反觀自然碳匯可為當前最為可行、具體的負碳技術之一。即使如此,自然碳匯在國際間普遍仍應透過量測、報告、查核(Measurement,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機制得出實際碳匯量,方能使減排效益轉換碳權(Carbon credit)。

有鑑於此,紐西蘭政府參考了上述機制,2023年在排放交易計畫(New Zealand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NZ ETS)中將永久林業納入NZ ETS的一部分,雖林地登記資格及碳權計算方法會依案場的完成年份有所不同,然而相同的是皆須經MRV機制進行科學量測與監督,案場擁有者才能獲得政府核發碳權。

我國行政院農委會2023年4月於《臺灣2050淨零轉型「自然碳匯」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指出,未來也將建立臺灣自然棲地的碳匯量測模式,結合與企業協作之國有林媒合專案,長期深化我國森林碳匯的負碳能力。

安永建議企業如要開發或購買森林碳權抵減排放,應掌握碳權案場的實際減排效益與碳權核發機制的誠信問題。

顯示相關資源

結語

欲進一步了解「碳管理諮詢服務」,請聯繫安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服務/ESG諮詢服務團隊

關於本文章

作者 曾 于哲 Roger Tseng

安永台灣 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 負責人 暨 審計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企業永續策略專家,並具有豐富的公司治理、氣候風險評估、環境績效、社區投資、永續報導與永續指數的服務經驗。擔任安永在外部永續相關協會的代表。